◎杨剑兰
你很难想象,凌晨3点睡不着的年轻人刷着“挤痘痘”“刮肥皂”这样的短视频看得津津有味,并纷纷表示很解压。某短视频平台“解压”相关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940亿次。这不禁让人困惑:如此单调甚至有些无聊的短视频,真的能解压吗?它的解压原理是什么?
如果你仔细观察,会发现受欢迎的解压视频,基本逃不出这3种类型:一是摧毁类,如挤痘痘、捏方便面;二是秩序类,如修驴蹄、清理房间;三是慢生活类,如火苗燃烧、宠物日常。
为什么这3类短视频有解压效果呢?要解答这个问题,我们必须了解人的压力是怎么来的。美国心理学家理查德·拉扎勒斯提出了压力的三因素模型,他指出:当刺激事件打破了个体的平衡和负荷能力,超出个体的承受范围,就会产生压力。
拉扎勒斯的压力模型包含3个因素:压力源、应对能力和压力反应。压力源指的是,各种各样来自外界或内部的刺激,比如工作负荷、人际关系紧张、自我苛求等。应对能力,是指个体的应对策略,指个体怎样加工和处理压力。压力反应,则体现为身体反应(如胃疼)、行为反应(如买买买),以及情绪反应(如易怒、易哭泣)等。当一个人压力源过多,应对能力不足,就会表现出身心紧张、情绪行为失调等压力反应。因此,想要科学减压,就需要从这3个因素着手。
摧毁类视频除了帮助人们发泄情绪外,还有更深层次的心理含义。当人们压力源过多,如同时面临经济压力、人际关系紧张等,这些压力源就像大山一样压在个体身上,让个体感觉紧张、压抑和愤怒。这么多压力源逃又逃不掉,怎么办呢?摧毁它们就好了,没有了压力源,不就没有压力了吗?摧毁类视频正是通过表达潜意识里摧毁压力源的愿望,起到解压效果。不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学,还是现代心理学都提出:外在世界是内在世界的呈现。摧毁类视频,表面上看是无聊的摧毁各种小物件,其实是投射了人们内在想要摧毁压力源、解除压力源的潜意识。
秩序类短视频解压的原理,则对应压力模型的第二个因素:应对能力。为什么大家喜欢看房间被清理得干干净净、地砖被铺得整整齐齐的视频呢?因为这类视频能给人带来控制感,只要发出一个简单的行为,就能获得即时的结果反馈,这种控制感给人一种“我有能力应对”的感觉。
心理学实验表明,控制感对缓解压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。有一个经典的控制感实验:研究人员来到一所养老院,将养老院的老人们随机的分为A、B两组。这两组老人在护理和饮食上的标准都是一样的,但是他们的控制感体验不同,其中A组老人可以自己安排时间,对养老院安排有什么不满可以去争取改变。B组老人则没有这些自主权,他们只能被动接受医院的安排。结果发现,不管是自我评估,还是护士评估,A组的老人都比B组的老人更积极乐观。18个月后,有控制感的A组老人的死亡率是15%,没有控制感的B组老人的死亡率则为30%。实验表明,体验到控制感,减少了老人对自身健康的焦虑,降低了压力水平。
还有一项针对老鼠的压力实验发现:假如老鼠在遭受电击时有一个可以转动的轮子,哪怕这个轮子并不能让它们免受电击,它们的压力水平还是比没有轮子时低。因为这个轮子增加了老鼠的控制感,控制感帮助老鼠减轻了压力。类似的,一个看起来单调无聊的整理、排序类短视频给人带来的控制感,哪怕是虚幻的,也能让人感觉压力得到了缓解。
我们再来看最后一类解压视频,慢生活类。慢生活类视频为什么能解压?因为它改变了我们的压力反应模式。通常,人在压力下会表现出紧张、不安、焦躁、易怒等,而慢生活类视频能让人暂停下来,把人从压力情境中抽离出来,让人获得暂时的逃离和放空。很多人看慢生活类视频,不管是记录日常生活的VLOG,还是呈现田园生活的短视频,这些内容多是简单的、缓慢的、宁静的,它们能够缓解人们因压力产生的负面情绪。
慢下来,去感受生活,感受自己,也是正念疗法提倡的减压方法。正念疗法提出,人类的大脑有两种模式:行动模式和存在模式。行动模式让人追求目标、专注结果,但如果行动模式过于强烈,将产生持续的焦虑不安。存在模式,则是慢下来、回到当下,它能让人们获得放松与平和。
从压力的三因素模型来看,解压视频是能解压的,但也要警惕不要让短视频成为唯一的解压方式,因为沉迷短视频解压有可能让人成瘾、空虚、逃离现实。想要获得更科学的减压方法,我们还是要回归压力产生的3个因素。减少压力源,提升应对能力,获得现实生活的控制感,使用健身、正念、娱乐等方式调节压力的身心反应,多管齐下,减压才更有效。
(作者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)
有些人一遇到重大的事情就会焦虑不安,紧张烦躁的心情一拥而上,即使是日常生活中,也很容易脾气暴躁、担忧一些并不会发生的事情。这种症状慢慢的影响到了你的生活,不得已去看了心理医生才得知,自己是患了焦虑症。...
2022-10-11 16:13:36
有些人善良到有些卑微,陷入一个讨好别人、不敢得罪别人的怪圈,失去了脾气本性、忘了保护自己。从心理学讲,越是不好惹的人,人际关系越好,原因有这3点,其中包括你吗?下面一起去看看吧。...
2022-08-17 16:03:33
“你为什么这么小心眼?”正是这句口头禅,让郑州一名近50岁的男子患上了抑郁症和焦虑症,不愿出门,也不愿与亲友交谈!据医生说,这名男子自结婚以来就被妻子嘲笑“小心眼”,已经二三十年了,尤其是最近一两年,他们在...
2022-07-13 17:12:38
近日,有媒体报道,郑州的老郑(化名)被诊断出抑郁症伴焦虑症。而其诱因,竟是来自他的枕边人。“你怎么这么小心眼”这句话伴随了老郑二三十年的时间。原来,从结婚开始,妻子就时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,尤其...
2022-07-12 15:01:35
抗抑郁药物治疗是治疗抑郁症的常方法之一。抗抑郁药不仅能改善患者的身体症状、焦虑和紧张,还能将疾病治疗的总效率控制在60-70%。那么,具体抗抑郁药有哪些呢?抗抑郁药物具体有以下几种:...
2022-06-23 19:08:41
抑郁症是世界第四大疾病,但我国对抑郁症的医疗防治还处在识别率低的局面,对抑郁症的科普、防范、治疗工作亟待重视,抑郁症防治已被列入全国精神卫生工作重点。下面,和大众健康网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抑郁症的常识吧...
2022-06-23 14:03:24
抑郁症是现在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,以连续且长期的心情低落为主要的临床特征,是现代人心理疾病最重要的类型。那么,抑郁症早期有哪些症状?下面,和大众健康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!...
2022-06-22 15:14:09
众所周知,在充满竞争的都市里,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各种压力。可是,压力可以是阻力,也可以变为动力,就看自己如何去面对。实在承受不了的时候,也不让自己陷入其中,可以通过看看书、涂涂画、听听音乐等,让...
2022-06-21 18:33:28
崩溃一词多,指人因过度的刺激或悲伤,超过了本人的心理承受极限而彻底的情绪失控,绝望,无法自制。崩溃是一种境界,教你也不会,不如自己去体会。心情崩溃到极点就是很多种情绪混合在一起,理不出头绪,然后极度烦...
2022-06-21 18:32:56
所谓玻璃心,就是自己的心像玻璃一样易碎。指很容易就受到打击,内心过于敏感的人。直接的字面意思指内心太脆弱敏感,非常非常容易受到伤害的人。用来形容对方的言语或行为深深地伤害了自己,那对于玻璃心怎么克服呢...
2022-06-21 18:32:20
神经衰弱,属于心理上的障碍,它的症状表现为睡眠障碍,有时也会出现心悸、胸闷或者是出汗较多,主要是由于脑神经功能紊乱而导致。可以出现入睡困难,睡眠过程中反复性,或者是睡眠时做梦较多,可以影响患者的睡眠质...
2022-06-21 18:30:00
神经衰弱,男女均可发病,女性更多。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,易醒,早醒和醒后再入睡困难等。日间困倦,体力下降,伴有紧张不安,情绪低落等。严重者心率加快,体温升高,周围血管收缩等自主神经紊乱症状。对于这一类精...
2022-06-21 18:29:20
自闭症,也叫儿童孤独症,比较难以治愈,它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个类型,以男性为多见,主要起病于婴幼儿期。它主要的病因不太清楚,一个是遗传因素造成,再就是围产期一些损伤、免疫系统异常、神经内分泌异常等等。...
2022-06-20 17:12:37
自卑,在心理学上属于性格上的一个缺点。造成自卑心理的原因,因人而异。有人的自卑心理的诱因是思想认识方面的,如对自己的期望不高,或者相反,期望过高,不切实际;有人的自卑心理的诱因是心理素质方面的。对于自卑...
2022-06-20 17:12:09
自卑,一种不能自助和软弱的复杂情感。有自卑感的人轻视自己,认为无法赶上别人。自卑情结是由婴幼儿时期的无能状态和对别人的依赖而引起的,对人有普遍的意义,能驱使人成为优越的力量,但又是反复失败的结果。自卑...
2022-06-20 17:11:42
众所周知,在我们身边一提到像抑郁症、焦虑症,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“这就是作的,都是心理在乱想”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,焦虑症真的是心理作用吗?焦虑症的表现和症状有哪些你知道吗?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看看!...
2022-06-20 17:11:12
焦虑症,并不是心理作用,而是实实在在的疾病。对于精神类疾病,每一个社会人士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排斥或害怕。因此很多人在发现自己有可能与焦虑症发生联系时,都把焦虑症作为心理疾病来解释,但但如果单纯的把焦虑症...
2022-06-20 17:10:40